线粒体膜电位(ΔΨm)是线粒体功能的重要指标,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-1作为一种特异性荧光探针,其荧光变化可直观反映凋亡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,具体表现为红绿荧光的动态转换。
在正常细胞中,线粒体膜电位较高,JC-1分子因脂溶性特性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,并在高电位环境下聚集形成J - 聚集体(J-aggregates)。此时,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-1发射强烈的红色荧光(激发波长约525nm,发射波长约590nm),这一状态对应线粒体功能正常、膜电位稳定的生理状态。
当细胞发生凋亡时,线粒体膜电位先发生显著下降。膜电位的崩溃破坏了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-1的聚集条件,原本在线粒体内形成的J-聚集体解聚为单体形式(JC-1 monomers)。单体形式的JC-1无法维持聚集状态,会扩散至细胞质中,此时其荧光特性发生改变,发射绿色荧光(激发波长约490nm,发射波长约 527nm)。随着凋亡进程的推进,线粒体膜电位持续降低,红色荧光逐渐减弱甚至消失,而绿色荧光则逐渐增强,最终呈现以绿色荧光为主的特征。
这种红绿荧光的转变与凋亡进程高度同步,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,例如,在由氧化应激、细胞毒素或凋亡信号分子(如Fas配体)诱导的凋亡模型中,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可清晰观察到:早期凋亡细胞中红绿荧光并存(红色减弱、绿色增强),晚期凋亡细胞则几乎完全呈现绿色荧光,而正常细胞则以红色荧光为主,因此,JC-1的红绿荧光变化不仅可作为判断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的指标,更能间接反映细胞凋亡的发生及进展阶段,是凋亡研究中常用的可视化检测手段。
本文来源于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bybiolite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