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的冻融稳定性整体较好,但受探针类型、配方组成影响,反复冻融(≥3次)会导致部分探针活性下降,需控制冻融次数(≤2次)并优化储存条件,才能保障检测准确性。
一、冻融稳定性的核心影响因素
1. 探针类型的固有稳定性
小分子荧光探针(如Calcein-AM、PI):化学结构稳定,冻融过程中不易降解,经3次冻融后活性保留率仍达85%以上。
蛋白类探针(如Annexin V-PE、mRFP-GFP-LC3B):对冻融敏感,低温下易发生蛋白聚集、构象变性,3次冻融后活性可能下降30%-50%,尤其PE、GFP等荧光标记基团易受低温损伤。
酶类成分(如试剂盒中的酯酶、缓冲液中的稳定剂):冻融时冰晶形成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,导致酶活性降低,影响探针水解效率。
2. 配方组成的保护作用
含甘油、海藻糖等冷冻保护剂的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,冻融稳定性更优。这些成分可减少冰晶形成,维持探针与酶的活性构象,比无保护剂的试剂盒活性保留率高20%-30%。缓冲液的pH值也会影响稳定性,中性pH(7.0-7.4)下探针与酶的稳定性极佳,酸性或碱性环境会加剧冻融损伤。
3. 冻融操作的影响
快速冷冻(-80℃直接冷冻)、缓慢解冻(4℃梯度解冻)可减少探针损伤,活性保留率比缓慢冷冻、快速解冻高15%-20%。反复冻融时,每次冻融间隔时间越长,探针活性下降越明显,连续冻融3次后,检测误差可能超过10%。
二、不同类型试剂盒的冻融稳定性表现
活性检测试剂盒(仅含Calcein-AM、PI):稳定性极佳,-20℃储存下,2次冻融后检测结果与新鲜试剂盒偏差≤5%,4次冻融后偏差增至10%-15%。
凋亡检测试剂盒(含Annexin V-PE/PI):中等稳定性,2次冻融后Annexin V-PE活性保留率约75%,检测的凋亡率偏差≤8%;3次冻融后偏差超15%,需谨慎使用。
三重标记试剂盒(含蛋白类自噬探针):稳定性很差,1次冻融后自噬探针活性下降约10%,2次冻融后偏差超12%,不建议反复冻融。
三、冻融稳定性优化与使用建议
1. 储存条件优化
未开封试剂盒:优先选择-80℃冷冻储存,比-20℃储存稳定性提升30%,避免冷藏(4℃)储存,防止探针缓慢降解。
开封后试剂盒:分装为单次使用量(按每次实验需求分装入无菌离心管),密封后-80℃储存,避免反复取用导致多次冻融。
2. 冻融操作规范
解冻方式:从-80℃取出后,立即放入4℃冰箱梯度解冻,完全解冻后轻轻颠倒混匀,避免剧烈振荡导致探针变性。
避免反复冻融:单次解冻后未使用的试剂,可4℃冷藏保存,24小时内用完;超过24小时需丢弃,不可再次冷冻。
3. 质量验证
每次冻融后使用前,需用阳性对照细胞(如活性正常细胞、凋亡诱导细胞)进行验证,确保检测信号强度、特异性与新鲜试剂一致,偏差≤10% 方可使用。
若发现荧光信号减弱、非特异性染色增加,需更换新鲜试剂,避免影响实验结果。
四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冻融后信号减弱:减少冻融次数,采用分装储存;解冻后适当延长探针孵育时间(如从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),补偿探针活性损失。
检测结果偏差大:优化储存温度至-80℃,确保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配方中含冷冻保护剂;若为自噬或凋亡试剂盒,避免开封后长期储存,建议开封后1个月内用完。
探针聚集沉淀:冻融后若出现沉淀,可4℃ 1000rpm离心5分钟,取上清液使用;若沉淀未溶解,说明探针已变性,需更换试剂。
本文来源于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bybiolite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