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人:第五经理
  • 电 话:029-68064558
  • 邮箱:zx@tjbiolite.com
  • 传真:029-68064558
  • 地 址: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秦岭大道西6号科技企业加速器二区9幢2单元20401号房
产品搜索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在-20℃长期保存后的活性保持率分析

发表时间:2025-11-17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在-20℃长期保存后的活性保持率,核心取决于试剂盒类型、保护剂配方、密封条件,多数合格产品可保持70%-95%活性(保存6-12个月),12个月后活性加速下降,24个月后多低于50%,特殊类型(如含酶、荧光探针)活性衰减更显著。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(如CCK-8MTTCalcein-AM/PI)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酶、荧光探针、显色底物等,这些成分对低温储存的稳定性差异较大。-20℃保存虽能延缓成分降解,但长期储存仍会因氧化、水解、聚合等反应导致活性下降,保持率需结合试剂盒类型与储存条件综合判断。以下从活性衰减机制、不同类型试剂盒保持率、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展开分析。

一、活性衰减的核心机制

酶类成分降解:试剂盒中脱氢酶(如CCK-8中的WST-8还原酶)、酯酶(如Calcein-AM中的水解酶)等,长期低温下可能发生肽键断裂或构象改变,导致催化活性下降,这是活性衰减的主要原因。

探针/底物氧化水解:荧光探针(如Calcein-AMPI)的荧光基团易被氧化,显色底物(如 MTTWST-8)可能发生水解,导致信号强度降低,检测灵敏度下降。

成分聚合与沉淀:部分成分(如MTT)长期储存可能聚集形成沉淀,无法正常参与反应,直接降低有效成分浓度。

密封不当导致污染:若试剂盒密封不严,可能吸入湿气或微生物,加速成分降解,同时影响检测特异性。

二、不同类型试剂盒的活性保持率规律

在标准储存条件(-20℃、密封、避光)下,不同类型试剂盒的活性保持率差异显著,具体如下:

(一)CCK-8试剂盒(水溶性四唑盐法)

核心优势:成分稳定性相对较高,含有的WST-8底物与脱氢酶的耐受性优于MTT

保持率:6个月内活性保持率 90%-95%12个月为80%-85%18个月降至70%-75%24个月约60%-65%

特征:储存12个月后,检测同一细胞样本的吸光度(450nm)较新鲜试剂盒下降15%-20%,但仍能满足细胞活性定量需求(误差≤10%)。

(二)MTT试剂盒(噻唑蓝法)

核心劣势:MTT底物易聚合沉淀,且还原产物甲臜的稳定性较差。

保持率:6个月内活性保持率85%-90%12个月为75%-80%18个月降至60%-65%24个月仅50%-55%

特征:储存超过12个月后,试剂盒中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微小沉淀,需充分摇匀后使用,否则会导致检测结果波动(RSD15%)。

(三)Calcein-AM/PI双染试剂盒(荧光法)

核心劣势:Calcein-AM荧光探针易氧化,PI(碘化丙啶)的荧光基团稳定性一般。

保持率:6个月内活性保持率80%-85%12个月为70%-75%18 个月降至55%-60%24个月仅40%-45%

特征:荧光强度衰减明显,储存12个月后,活细胞荧光信号较新鲜试剂盒下降25%-30%,需适当延长孵育时间(从30分钟延长至45分钟)补偿信号损失。

(四)LDH试剂盒(乳酸脱氢酶法)

核心优势:底物(如NADH)稳定性较高,酶类成分经过冻干处理后更耐储存。

保持率:6个月内活性保持率92%-96%12个月为85%-90%18个月降至78%-82%24个月约70%-75%

特征:活性衰减很慢,适合长期储存,储存24个月后仍能准确检测细胞损伤程度(误差≤8%)。

三、影响活性保持率的关键因素

(一)储存条件

温度波动:-20℃储存时若频繁开关冰箱(温度波动±5℃),会加速成分降解,12个月活性保持率下降10%-15%;建议储存于深冷冰箱(稳定-20℃),避免反复冻融。

密封与避光:未密封或暴露于光照下,荧光探针氧化速率加快,活性保持率下降20%-30%;需保持试剂盒原包装密封,外层包裹铝箔避光。

冻融次数:反复冻融(3次)会导致酶类成分构象破坏,活性下降30%以上;建议将试剂盒分装为单次用量,避免反复冻融。

(二)试剂盒配方

保护剂添加:含甘油、DMSOBSA等保护剂的试剂盒,活性保持率更高(12个月多提升5%-10%),保护剂可延缓酶类构象改变与探针氧化。

成分纯度:高纯度(99%)的底物与探针更耐储存,杂质会加速降解反应,导致活性保持率下降。

(三)运输与开封后处理

运输条件:运输过程中若未采用冷链(温度>0℃),即使后续-20℃储存,活性也会提前衰减10%-15%;需选择冷链运输并标注“易碎、低温”标识。

开封后储存:开封后未及时密封,12个月活性保持率下降15%-20%;建议开封后用parafilm密封,短期内(1个月内)用完。

四、活性保持率的验证方法与优化策略

(一)活性保持率验证方法

标准曲线对比法:用新鲜试剂盒与长期储存试剂盒,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细胞(如 HeLaHepG2),绘制吸光度/荧光强度-细胞浓度标准曲线,计算斜率比值(储存试剂盒斜率/新鲜试剂盒斜率),即为活性保持率。

细胞活性检测对比:选取对数期细胞,用两种试剂盒同时检测同一样本的细胞活性,计算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,偏差10% 说明活性保持良好。

信号稳定性检测:荧光类试剂盒需检测荧光信号的半衰期,储存后半衰期较新鲜试剂盒下降30% 为合格。

(二)提升活性保持率的优化策略

储存方式优化:将试剂盒分装为100μL/管的单次用量,密封后放入含干燥剂的铝箔袋中,-20℃避光储存,减少冻融与氧化风险。

添加保护剂:若试剂盒允许(部分商用试剂盒已预加),可添加5%-10%甘油或0.1% BSA,延缓酶类与探针降解(需提前验证保护剂不影响检测结果)。

缩短储存周期:建议在试剂盒标注的保质期(通常6-12个月)内使用,超过保质期后需重新验证活性,避免因活性不足导致检测误差。

开封后快速使用:开封后的试剂盒优先4℃冷藏储存,1个月内用完,避免长期-20℃反复冻融。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在-20℃长期保存的活性保持率,以LDH试剂盒至优(24个月约70%),Calcein-AM/PI试剂盒很差(24个月约40%),多数试剂盒12个月内活性保持率≥75%,可满足常规检测需求。核心影响因素为温度波动、密封条件、冻融次数,通过分装储存、避光密封、添加保护剂等策略,可提升活性保持率10%-15%。实际应用中,需定期验证储存试剂盒的活性,避免因活性衰减导致检测结果失真。

本文来源于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bybiolite.com/

 

联系方式
手机: 18502920169
Q Q:
手机访问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