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人:第五经理
  • 电 话:029-68064558
  • 邮箱:zx@tjbiolite.com
  • 传真:029-68064558
  • 地 址: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秦岭大道西6号科技企业加速器二区9幢2单元20401号房
产品搜索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的高通量毒理学筛选

发表时间:2025-10-23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在高通量毒理学筛选中,核心是通过微型化检测体系、自动化操作流程、多参数同步分析,实现对大量待测物质(如药物、化学品、环境污染物)的细胞毒性快速评估,以高效筛选出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并量化其毒性强度,为后续安全性评价提供初筛数据,显著提升毒理学研究的效率与通量。

一、高通量筛选的核心设计:适配大规模检测需求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需围绕“高通量”特性调整检测体系与操作逻辑,从样本载体、试剂适配到信号检测,均需满足“微量、快速、批量”的需求,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数百至数千个样本的检测。

(一)微型化检测载体:减少样本与试剂消耗

高通量筛选主要采用96孔板或 384 孔板作为检测载体,部分场景下会用到 1536 孔板(超高通量),核心优势在于“微量反应体系”:

96孔板每孔细胞接种量仅需 5×103-1×10?个(传统培养皿需 1×10?个以上),待测物质用量从毫克级降至微克级,检测试剂用量也同步减少 80%-90%,大幅降低实验成本;

384 孔板与 1536 孔板的反应体系更小(每孔体积 50-100μL,仅为96孔板的 1/2-1/4),单次实验可检测样本量提升 3-15 倍,适合大规模化合物库的初筛(如一次筛选上千种候选药物)。

同时,载体需适配自动化设备(如移液器、孵育器),板底多为透明平底(适配酶标仪检测)或黑色平底(适配荧光检测),避免光学干扰,确保信号读取的准确性。

(二)试剂盒试剂适配:满足快速与稳定需求

高通量筛选对试剂盒试剂的“反应速度”与“稳定性”要求更高,需适配自动化加样与短时间批量检测:

反应速度:优先选择快速显色/发光的试剂盒,如 CCK-8 试剂盒(孵育 2小时即可检测)、ATP发光试剂盒(孵育 10-15分钟),避免 MTT 试剂盒(需 4小时孵育+DMSO 溶解,操作步骤多、耗时久),确保单批次样本在 4小时内完成从加样到检测的全流程;

试剂稳定性:试剂需具备良好的室温稳定性(如 25℃下可稳定 4小时),避免反复冻融导致活性下降,同时支持批量分装(如将试剂预分装至试剂板中),适配自动化加样设备,减少人工操作误差;

多参数兼容:部分试剂盒支持“细胞活性+细胞凋亡/氧化应激”等多参数同步检测(如 Calcein-AM/PI 双染试剂盒同时检测活细胞与死细胞),无需更换试剂盒即可获取更多毒理学信息,提升筛选效率。

(三)自动化操作集成:替代人工,提升通量

高通量筛选需依赖自动化设备完成“细胞接种-待测物质加样-试剂添加-信号检测”的全流程操作,核心设备与流程如下:

自动化细胞接种:通过液体处理工作站(如移液机械臂)将细胞悬液精准分配至多孔板中,接种精度误差<5%,且可同时处理多块板(如一次接种1096孔板),替代人工接种(单块板需 10-15分钟,自动化仅需2-3分钟);

梯度加样:对待测物质采用“倍比稀释+自动化加样”,通过梯度稀释仪将物质稀释为不同浓度(如 0.1-100μmol/L),再由机械臂加至多孔板中,每块板可设置8-12个浓度梯度,且复孔数可灵活调整(通常 3-5个复孔),确保数据可靠性;

自动化孵育与检测:多孔板孵育器支持同时孵育20-50块板,温度与 CO?浓度精准控制(37℃±0.5℃,5%±0.2%);孵育结束后,机械臂将板转移至酶标仪/荧光仪中,自动完成信号读取,每块96孔板检测时间<1分钟,10块板仅需 10分钟,远快于人工检测(单块板需 5-10分钟)。

二、筛选流程与关键步骤:从样本准备到数据输出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的高通量毒理学筛选需遵循标准化流程,确保每一步操作的一致性,避免因操作差异导致的筛选结果偏差,具体流程分为四个核心阶段:

(一)细胞准备阶段:确保细胞状态均一

细胞复苏与传代:选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(如HEK293HepG2细胞,分别代表肾细胞与肝细胞,覆盖主要毒性靶器官),传代次数控制在3-10代内,避免细胞老化导致的活性波动;

细胞计数与稀释:通过自动化细胞计数仪(如 Countess II)计数,确保细胞浓度误差<5%,再用完全培养基稀释至目标接种浓度(如96孔板每孔 5×103个细胞),形成均一的细胞悬液;

自动化接种:液体处理工作站将细胞悬液分配至多孔板中,边缘孔加入无菌PBS(避免边缘效应导致的蒸发差异),接种完成后将板放入孵育箱,培养 24小时使细胞贴壁(贴壁细胞)或适应环境(悬浮细胞)。

(二)待测物质处理阶段:精准浓度梯度与加样

待测物质库准备:将待测物质(如药物候选化合物、环境污染物)溶解于适配溶剂(如DMSO,浓度≤0.1%,避免溶剂自身毒性),形成高浓度母液(如10mmol/L),并按批次编号,建立物质信息库(包括名称、分子式、溶剂类型);

梯度稀释:通过自动化梯度稀释仪,将母液倍比稀释为6-10个浓度梯度(覆盖“无毒性-低毒性-高毒性-完全抑制”区间),稀释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(如使用一次性吸头);

自动化加样:机械臂将不同浓度的待测物质加入多孔板中,每孔加样体积 10-20μL(确保最终孔内体积一致,如96孔板最终体积100-200μL),同时设置空白对照(仅培养基)、溶剂对照(培养基+溶剂)、阳性对照(已知毒性物质,如H?O?),用于评估筛选体系的有效性。

(三)细胞活性检测阶段:批量信号读取与质量控制

试剂添加:孵育特定时间后(如244872小时,根据待测物质作用特点选择),机械臂将细胞活性检测试剂加入多孔板中(如CCK-8试剂每孔10μL),轻轻混匀后放入孵育箱,按试剂盒要求孵育至信号稳定;

信号检测:自动化酶标仪/荧光仪按预设参数(如CCK-8检测波长450nmCalcein-AM 检测激发波长494nm、发射波长517nm)读取每孔信号值,同时记录仪器状态(如温度、检测时间),确保数据可追溯;

质量控制:检测后立即分析对照孔信号值 —— 空白对照信号需接近0,溶剂对照细胞活性需>90%(证明溶剂无毒性),阳性对照细胞活性需<20%(证明筛选体系有效),若任一对照不达标,需重新检测该批次样本。

(四)数据分析阶段:自动化处理与毒性评估

数据预处理:通过配套软件(如GraphPad PrismSpotfire)自动剔除异常值(如复孔RSD15%的数据),并将各浓度组信号值换算为“相对细胞活性(%)”(公式:实验组信号/溶剂对照信号×100%);

剂量效应曲线拟合:对每个待测物质,采用四参数逻辑斯蒂回归(4PL)拟合“浓度-相对细胞活性”曲线,自动计算关键毒性参数 —— 半数抑制浓度(IC??,细胞活性降至 50% 的浓度)、最小效应浓度(EC??,细胞活性降至 90% 的浓度),IC??越小,代表物质毒性越强;

结果分类与输出:根据 IC??值将待测物质分为“高毒性(IC??<1μmol/L)”“中毒性(1 μmol/LIC??<10μmol/L)”“低毒性(10μmol/LIC??<100μmol/L)”“无毒性(IC??>100μmol/L)”四类,生成筛选报告,标注高毒性物质用于后续深入研究。

三、核心优势与应用场景:赋能毒理学研究高效化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的高通量毒理学筛选,相比传统毒理学检测(如动物实验、单样本检测),具有显著优势,且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:

(一)核心优势

通量高:单次实验可检测数百至数千个样本(如 1 384 孔板可检测 384个样本,10 块板即可检测 3840个样本),传统单样本检测一天仅能检测 20-30个样本,通量提升 100-200倍;

成本低:微型化体系减少细胞、待测物质与试剂消耗,单个样本检测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 1/10-1/5,尤其适合大规模化合物库的初筛(如药企候选药物筛选);

周期短:全流程自动化操作,单批次样本从细胞接种到结果输出仅需 2-3天,传统方法需 1-2 周,大幅缩短筛选周期;

伦理友好:以体外细胞模型替代动物实验,减少实验动物使用,符合3R”原则(替代、减少、优化),且可避免动物个体差异导致的结果偏差。

(二)主要应用场景

药物研发:筛选候选药物的细胞毒性,优先排除高毒性化合物,减少后续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的风险(如药企在药物发现阶段,通过高通量筛选从数千个化合物中筛选出 10-20个低毒性候选药物);

环境污染物检测:对水体、土壤中的污染物(如重金属、农药残留、工业化学品)进行毒性筛查,快速识别高风险污染物(如环保部门筛查某流域的 100 种污染物,筛选出 5-10 种高毒性物质进行重点管控);

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:评估食品添加剂(如防腐剂、色素)的细胞毒性,确定安全使用浓度(如食品企业评估新型防腐剂的 IC??,确保其在使用浓度下无毒性);

化妆品原料筛选:对化妆品原料(如保湿剂、防晒剂)进行毒性初筛,避免使用具有潜在刺激性或毒性的原料(如化妆品企业筛选 50 种防晒剂,选择 IC??>100μmol/L 的低毒性原料)。

四、常见挑战与优化策略

在高通量筛选过程中,易出现“边缘效应、交叉污染、信号波动”等问题,需针对性优化实验设计,确保筛选结果可靠:

(一)边缘效应(边缘孔细胞活性异常)

问题原因:多孔板边缘孔水分蒸发快,导致培养基浓度升高、细胞脱水,活性低于中间孔;

优化策略:边缘孔加入无菌 PBS(而非细胞悬液),或使用带有防蒸发盖的多孔板,同时将孵育箱内湿度控制在 90% 以上,减少水分蒸发。

(二)交叉污染(不同待测物质间污染)

问题原因:自动化加样时吸头未及时更换,或多孔板密封不严导致样本飞溅;

优化策略:使用一次性无菌吸头,加样后立即更换;加样完成后用密封膜覆盖多孔板,孵育与转移过程中避免剧烈晃动。

(三)信号波动(复孔 RSD 过大)

问题原因:细胞接种不均、试剂添加体积误差、仪器检测精度不足;

优化策略:校准自动化细胞计数仪与移液器,确保接种与加样精度;检测前用标准品校准仪器,同时增加复孔数(如从3个复孔增至5个),降低随机误差。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通过“微型化载体+自动化操作+多参数分析”,实现了毒理学筛选的高通量化,核心价值在于快速、低成本、大规模地评估待测物质的细胞毒性,为药物研发、环境监测、食品化妆品安全等领域提供高效初筛工具。未来,随着试剂盒与自动化设备的进一步融合(如结合 AI 数据分析),高通量毒理学筛选将更精准、更智能,为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全面的支持。

本文来源于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bybiolite.com/

联系方式
手机: 18502920169
Q Q:
手机访问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