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小伙伴们,在做钙离子检测实验时,是否曾困扰于荧光信号的莫名衰减?是否在长时程实验中,眼睁睁看着漂亮的图像逐渐模糊,数据变得不可靠?这背后的“元凶”,很可能就是细胞膜上那些孜孜不倦将您的探针“泵”出细胞的转运蛋白。而破解此困局的关键钥匙,便是——丙磺舒。跟着小萤,一起探究丙磺舒和钙离子探针的“搭配密码”。
一、为什么要添加丙磺舒?
丙磺舒是一种广谱的、竞争性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抑制剂。丙磺舒本身也是一个有机阴离子,它会与细胞内的钙离子探针竞争结合转运蛋白上的位点。由于丙磺舒占据了转运蛋白,钙离子探针就无法被结合和转运出去。这样,探针就被有效地“锁”在了细胞内。加入丙磺舒后,可以维持细胞内探针浓度,显著减缓探针的流失,使细胞内的探针浓度在实验期间保持稳定。
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使用和不使用丙磺舒的区别
| 不使用丙磺舒 | 使用丙磺舒 | 
| 探针被主动排出细胞 | 探针被有效保留在细胞内 | 
| 细胞内信号逐渐减弱 | 细胞内信号稳定 | 
| 细胞外背景荧光高 | 细胞外背景荧光低 | 
| 信噪比差,数据不可靠 | 信噪比高,数据质量好 | 
| 难以进行长时程实验 | 适合长时程成像实验 | 
二、添加丙磺舒的核心场景
1.探针类型为 AM 酯形式
AM 酯类探针是细胞可渗透的 “前体探针”,进入细胞后会被酯酶水解为带负电的活性形式。这种活性形式容易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(OATs) 主动泵出细胞,导致探针泄漏。
2.实验对信号稳定性要求高
例如长时间动态监测(超过 30 分钟)、低浓度探针染色,或检测微弱钙信号变化时,泄漏会导致荧光基线漂移,影响结果准确性,此时须加丙磺舒。
反之,像Cal520 葡聚糖偶联物(MW3000) 这类非 AM 酯探针,因分子量大(葡聚糖偶联后无法通过转运体)、本身带电荷,进入细胞后不会泄漏,因此无需添加丙磺舒。
三、使用丙磺舒的关键注意事项
1.控制终浓度
实验体系中丙磺舒的终浓度一般为 1-2.5 mM,过高可能对细胞产生毒性(如影响细胞代谢、膜电位),需要进行条件测试。
2.与探针同步孵育
通常在加入 AM 酯探针的同时加入丙磺舒,随探针一起与细胞孵育(如 37℃孵育 20-30 分钟),确保在探针水解为活性形式后立即发挥抑制作用。
	
 
综上所述,丙磺舒作为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广谱抑制剂,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 AM 酯类荧光探针的细胞内泄漏问题 —— 它能有效维持细胞内探针浓度,降低细胞外背景荧光,显著提升信噪比,同时为长时程成像实验提供可能。掌握丙磺舒的适用场景与使用要点,能帮您避开实验中的信号干扰陷阱,让每一次细胞成像都更精准、每一组实验数据都更有说服力。
	
